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雍正的锦鲤妃第98节(1 / 2)





  只是,儿臣方才听闻皇阿玛称赞年氏是一个有福之人,忽然想到了一个带有福字的好名字,便想为年氏生的小阿哥取名为福宜,希望小阿哥可以如皇阿玛所言,成为一个有福之人,能够健康平安的长大成人。”

  康熙听到胤禛对年若兰所生的小阿哥唯一的愿望便是希望她可以平安长大,再想到年若兰娇弱的身子,心中也有些担心年若兰所生的这个小阿哥身子虚弱,无法平安养大。

  康熙斟酌片刻,对胤禛道:“年氏素来体弱,她所生的这个小阿哥恐怕要多花些心思精心抚养才能养大。

  为了给小阿哥祈福,便按你的心意暂且给小阿哥取名为福宜吧。等到小阿哥长到十岁以后,再正式取名序齿,记入玉牒。如今便暂且称为七阿哥吧。”

  康熙之所以让众人暂且称呼年若兰所生的这个小阿哥为七阿哥,是因为他实际上是胤禛的第七个儿子。

  既然康熙已经开了金口,胤禛自然无不遵从。胤禛虽然觉得暂时不能将年若兰所生的小阿哥正式序齿,记入玉牒,的确有些委屈了年若兰母子,可是,胤禛转念一想,又觉得康熙如此安排恰好可以避免年若兰母子由于深受他的宠爱而被旁人怨恨嫉妒。

  一个不长到十岁都不能被正式序齿记入玉牒的小阿哥,在众人心目中便不会有太大的威胁。如此一来,也可以减少后院中的女人们对年若兰母子的嫉妒与怨恨,也是对年若兰母子的一种保护。

  胤禛从南书房出来,便正好遇到了胤禩与胤禟。

  胤禩浅笑着迎上前去,向胤禛道喜,“恭喜四哥喜获麟儿,如今四哥府上又添了六阿哥,难怪四哥心情大好,满面春风。”

  胤禛看着胤禩,忽然浅笑道:“皇阿玛担心年氏身子弱,所生的小阿哥难以养大成人,因而特意命我暂且为小阿哥取名福宜,等到将来小阿哥年满十岁以后,再正式为小阿哥赐名、序齿、记入玉牒。

  因而,年氏所生的小阿哥现在不能被称为六阿哥,只能暂且被称为七阿哥。”

  胤禛一边说,一边仔细打量着胤禩与胤禟的脸色,果然见二人在听闻年若兰所生的小阿哥要长到十岁以后方能正式赐名、序齿记入玉牒之后,眼中皆显出不悦之色。

  胤禩城府极深,眼中的不满之色只是一闪而过,脸上依旧带着令人如沐春风的浅笑,令人看不出新怒;

  胤禟却冷哼一声,不悦的讽刺道:“四哥府上两个格格所生的四阿哥弘历与五阿哥弘昼未满周岁便已经被正式赐名、序齿、记入玉牒,而堂堂侧福晋所生的小阿哥却只能暂且取一个不知所谓的名字敷衍了事,还要等到年满十岁方能正式被赐名、序齿、记入玉牒!

  四哥府上还真是尊卑有别、规矩森严,可真是令我大开眼界了。哪有自己的儿子才刚刚出生,便认定他的身子不好、养不大的?将来小阿哥长大懂事之后若是知晓此事,不知会如何看待四哥这位阿玛呢?”

  在胤禟说话的时候,胤禩也一直仔细打量着胤禛的神色,当他敏锐的发现胤禛在听闻胤禟讽刺小阿哥现在所用的这个名字不知所谓、敷衍了事的时候,眼底极快的闪过了一抹怒意,心里方才略微舒服了一些。

  胤禩琢磨着既然历史上皆记载称胤禛之所以为敦肃皇贵妃所生的三个小阿哥取名为福宜、福惠与福沛,便是因为太过宠爱这三个小阿哥,因而才特意为他们取了带有福字的名字,希望可以保佑他们一生顺遂、平安幸福,那么,而今为小阿哥取名福宜,多半也是胤禛的心意。

  或许,刚才是他多心了。胤禛之所以为年若兰所生的小阿哥取名为福宜,并不是敷衍了事,而是期盼着这个带有福字的名字可以为小阿哥带来福气,保佑他健康平安的长大成人。

  胤禩自认还有几分看人的本事,他看得出胤禛心里其实对年若兰母子十分看重,方才之所以故意在他和胤禟面前说这番话,应该是为了试探他们二人对此事的反应吧。

  胤禩瞥了一眼火冒三丈正在讽刺胤禛的胤禟,不禁摸了摸自己的鼻子,出言打断了胤禟的话:

  “九弟不可胡言乱语。四哥方才已经言明,暂且不为年侧福晋所生的小阿哥正式赐名、序齿、记入玉牒,是皇阿玛的意思。皇阿玛如此安排,自然有皇阿玛的道理。

  再者,我听说民间有一个习俗,为年幼的孩子取一个贱名为的是好养活,想来四哥为小阿哥取名福宜也有此含义,无非是期盼小阿哥可以人如其名,健康平安的长大、成为一个有福之人罢了。

  四哥觉得我刚才说的对不对?倘若我有何处说的不对,还请四哥指教。”

  经过胤禩的提点,胤禟此时也已经回过味来,心里暗骂胤禛狡诈阴险,竟然故意说那些话来试探他,索性抱着手臂站在一旁,看着胤禩与他打太极。

  既然已经被胤禩识破,胤禛也没有否认隐瞒,遂对胤禩浅笑道:“八弟果然聪明过人,实在令人佩服。”

  第141章

  胤禩听了胤禛的话, 脸上的笑意更浓,“四哥得了七阿哥福宜,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喜事。改日我和九弟、十弟一定会备上厚礼, 亲自到四哥府上道贺,顺便看望小福宜。”

  胤禛皱了皱眉,却道:“都是自家兄弟, 不必如此客套。”

  胤禟可算抓到了机会,在一旁笑着提醒胤禛道:“四哥,我和八哥、十弟准备的礼物可是要送给小福宜的,又不是送给四哥的, 这是我们几个做叔叔的对小侄儿的一番心意,四哥又何必急着拒绝呢?”

  如今这几个糟心的兄弟是要抢着给他的宝贝儿子送礼物么?

  胤禛浅笑道:“既然几位弟弟盛情难却,我便在府中恭候几位了。只不过, 福宜才刚刚出生,不宜见太多人,以免对他的健康不利。因而,八弟、九弟、十弟恐怕要等福宜满月之时才能够见到他了。”

  虽然胤禛说的在情在理,但这话听在胤禩与胤禟的耳中还是觉得有些刺耳。幸而三位阿哥都还记得宫里并不是一个可以放心说话的地方,因而只简单说了几句便就此作别, 没有继续争执不休。

  胤禛随后又特意去了一趟永和宫向德妃乌雅氏请安, 打算趁机将年若兰平安诞下小阿哥的消息禀报给德妃知晓。

  胤禛到永和宫的时候,十四阿哥胤祯正在永和宫陪着德妃说话, 母子俩有说有笑, 在殿外都能听到他们愉悦的笑声。

  德妃原本被十四阿哥逗得正笑得开心, 见胤禛来向她请安反而收起了脸上的笑容。

  当初德妃在宫中听闻胤禛染上时疫之后,生怕康熙命十四阿哥去服侍胤禛,以至于令十四阿哥被胤禛过了病气, 也染上疫病,因而便以自己染病抱恙为由,写了亲笔书信请求康熙让十四阿哥先行回宫为她侍疾。

  此事早已令胤禛再次看清他在德妃心中的地位,也看清了十四阿哥对他凉薄之极的兄弟之情。如今胤禛早已对德妃与十四阿哥不抱任何希望。

  胤禛今日之所要亲自来永和宫向德妃请安,向德妃禀告年若兰平安产下小阿哥的消息,无非是不想落人话柄,被人指责他对生母不孝罢了,因而,此时胤禛见德妃对他神色冷淡,心里已经没有任何情绪起伏。

  胤禛首先按照宫里的规矩向德妃行礼请安,而后便浅笑着向德妃报喜道:“儿子的侧福晋年氏已经于今日清晨为儿子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小阿哥,且母子均安,因而,儿子特来亲自来永和宫向额娘报喜。”

  德妃听闻年若兰为胤禛添了一个健康的小阿哥,不由得微微一愣,不禁疑惑的问道:

  “本宫记得之前太医院院判刘太医为年氏诊脉的时候,不是诊断称她腹中怀的是一个小格格吗?加上她之前又如此喜欢吃辣的食物,每顿饭皆无辣不欢,怎么看她腹中怀的都应该是一个小格格才是,怎么如今却又生下了一个小阿哥呢?”

  胤禛浅笑着解释道:“之前刘太医为年氏诊脉之时,也只是说她腹中怀的极有可能是一位小格格,但刘太医也曾说过从脉象上判断妇人腹中所怀胎儿究竟是男是女其实并不十分准确,终究要等孩子生下之后才能做准。”

  十四阿哥胤祯在一旁忽然笑道:“从前我还以为年氏只是一个心思单纯的女子,没想到她也是一个善用手段争宠的女人。

  依我看年氏在怀有身孕之后根本就不喜欢吃辣的食物,她只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让众人皆误以为她腹中怀的是一个小格格才故意做出每顿饭都无辣不欢的假象罢了。”

  胤禛见十四阿哥竟然当着他的面非议年若兰,当即便沉下脸色,正色对十四阿哥道:

  “年氏是我的侧福晋,算起来也是你的小四嫂,希望你言语之间对她恭敬一些,不要妄自非议她。

  再者,自从年氏怀有身孕之后,我每次与她一起用膳之时,都曾亲眼目睹她吃许多辛辣的菜肴。

  那些菜肴我曾经尝过,连我都觉得辣得受不了,因而,我可以证明年氏的确是因为怀有身孕的缘故而口味大变,嗜辣如命,绝非故意演戏欺骗他人。”